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设立于1978年,最初为“塑料成型工程”,所在学校是原轻工业部部属院校最早开设本专业的四所院校之一,1984年正式招收全日制本科生。为适应国家经济和行业的发展需求,1995年调整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09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河南省专业评估第一名,2019年入选国家、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1人,高级职称17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海外留学背景9人,工程背景19人(占比90%),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省教学名师、省教学标兵、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18人次,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以“宏德博学、志存高远”作为业训,持续进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及实践教学改革。在三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专业坚持“工艺-机械-模具”并重的课程体系,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倡导并践行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核心理念,通过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全覆盖的必修实践环节,以及开放实验室项目、大学生科技活动、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各类创新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意识,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目前,专业教师中具有工程背景教师占比90%,且依托本专业建设的“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积极引导教师将科研项目与成果融入到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专业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积极进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先后获批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专业主干课程《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获省级一流课程,《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获省级思政样板课,《高分子化学》获省级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入选省首批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高分子材料成型工程》获省级精品课程,《高分子材料成型工程2》(模具)获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出版专著/教材16部,主持并完成第二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
专业所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省一级重点学科、省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实验室面积1320 平米,教学设备总值1422万元。专业自创办以来累计培养本科生3900余名,毕业生遍布国内的高分子材料生产、成型加工企业和科研院所,如金发、格力、海尔、美的、TCL、富士康、中财等多家国内著名企业等;截至目前已经有广州瀚东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国忠(郑州轻工业大学广东校友会会长)、郑州迪奥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荆文普和山东奇威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李文等为代表的一批自主创业者;学生就业率近三年均在97%以上,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始建于1977 年,是全国最早开设的三个“日用化工”专业之一,1983 年以“精细化工”专业正式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998 年教育部专业调整时更名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于2007 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020 年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 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始终在“表面活性剂和日用化学品”等领域保持着鲜明的轻工特色,建有日化实验室和化妆品实训生产车间、拥有完备的日化产品理化指标、安全性和功效性的检测设备;始终将人才培养体系与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
专业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服务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工程科学基础和化工专业知识,勤奋务实,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在化工及其他相关过程工业,特别是表面活性剂和化妆品等日化产品领域从事生产制造、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截止目前,本专业在日化、中间体等精细化工行业从业的技术人员约1000人,其中约三分之一为行业企业老总、总工或行业骨干。
专业正在执行培养方案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9版(2017修订版)人才培养方案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建有一支以中原教学名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21 人,其中,10人具有高级职称,18 人具有博士学位,81%的专业教师通过企业工程实践、横向项目和博士服务团等活动累积了丰富的工程经历。
专业所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于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支撑专业办学的教学科研平台有“河南省高校化学化工基础实验示范中心”、“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化工分离过程强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环己醇催化分离工程研究中心”和“郑州市精细化学品重点实验室”等。近三年本专业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 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 项,省部级项目15 项,横向合作开发项目10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7 项,发表论文近50 篇,授权专利23 件。专业还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建有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拥有河南赞宇科技有限公司、新乡汇淼科技有限公司、瑞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应用化学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应用化学专业始建于1985年的工业分析专业,1998年在拓宽专业口径后更名为应用化学专业。2011年,专业入选河南省特色专业;2013年,获批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2014年,获批河南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专业在河南省专业评估中荣获第一名;2020年,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在河南省专业评估中被评为B类建设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具博士学位16人;其中3人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人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教师具有国际学术背景。专业现有实验室面积960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超过1000万元。
专业紧扣社会发展需求,紧跟分析化学与材料化学的最新发展前沿,秉承“手脑并用”的培养理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专业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以及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郑州市分离分析与化学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重点科研平台,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地方及企业科研项目,研究方向涵盖工业分析与检测、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敏感材料、高温陶瓷及催化材料等领域。具体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13项,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项目1项,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3项,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项,省级其他类科研项目12项;发表科学论文15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河南省专利奖一等奖1项。此外,专业教师主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16部,专业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通识教育示范课程1门。
专业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其中研究生考取率约50%,很多毕业生已成为相关领域、行业的知名专家、技术骨干或部门领导等,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毕业生和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环境工程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环境工程专业于2003年招收第一届全日制本科生,于2020年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有专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2人。
专业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服务中原经济区发展及河南省7+28+N产业链群建设,培养具有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基础知识以及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境工程相关领域,尤其是轻工行业污染防控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项目管理及环保设备研发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建有“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轻工业污染治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以及具备中国计量认证资质(CMA)的检测中心。建立了以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及河南省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水污染治理技术》为引领的教学团队,以及“河南省污染水体水质检测、净化及生态修复”、“废水及水体氮污染控制新技术”等省级科研团队,形成了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为培养高素质环境工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化学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化学专业始于1980年成立的化学工程系基础教学部,2009年调整为“化学”专业正式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21年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依托化学学科是全校五个入选ESI全球前1%的优势学科之一,所支撑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富有社会责任感,掌握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实验实践技能,能将化学基础理论与科研实践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沟通协作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在化学化工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科技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40%以上的学生攻读国内知名大学研究生或出国继续深造。
本专业现有教师36人(含外聘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1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2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学者、省特聘教授、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14人次,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近年来,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22项;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41篇,JCR一二区合计78篇,多篇论文入选ESI高引用论文;获授权专利24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以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1项。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我校2022年获批设立的新专业。为满足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新需要,培养具备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化妆品技术与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工艺原理及工程技术等专业知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能在化妆品及相关行业领域从事产品生产、原料开发与应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质量控制及评价、市场营销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致力于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产教融合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行业专家进课堂和校友会资源共享等举措,逐步打造符合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拥有3名国家级化妆品技术审评专家,数量位于全国高校前列。形成了一支以中原教学名师为核心,年龄及学缘结构合理和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三位一体指导学生学业规划、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等,先后在全国大学生化妆品创新大赛、“华灼杯”全国高校化妆品产品设计与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绿色化妆品创新创意大赛取得佳绩。